二战时期**的精度能达到什么程度?抗日期间**有中正式、汉阳造**、老套筒、湖北条子,它们有什么不同
本文目录
- 二战时期**的精度能达到什么程度
- 抗日期间**有中正式、汉阳造**、老套筒、湖北条子,它们有什么不同
- 二战各国**为何普遍使用桥夹装弹而非漏夹
- 一战时英国就用10发弹**,为何二战各国还用5发弹仓而不学英国用10发弹**
- 国军的中正**和德军的98K有多大的亲缘关系
- 为何苏联和俄罗斯要用SKS当礼宾枪,而不考虑莫辛纳甘等**呢
二战时期**的精度能达到什么程度
二战时期,尽管出现了大量***参战,包括美军大都换装了M-1加兰得半自动**,但许多交战国军队依然在大量使用拉大栓的**,是栓动**的黄金时代,战后,栓动**基本上从各国军队中销声匿迹了。
论栓动**,网络上已经到了言必称毛瑟98k的程度了,在吃鸡者眼中拉大栓的似乎都成了毛瑟98k**,这也难怪此枪在枪坛的知名度实在是太高了。
关于毛瑟98k是否装备了抗战时的中国军队,网络上似乎有一定的争议,但毛瑟98k这把**来到中国是板上钉钉的,只是具体装备数量有较大的出入,限于年代久远,有些都无从查考了。
其实,中国军人对毛瑟98k的印象似乎并不深刻,从战后回忆录中来看,中国军队似乎对苏制莫辛·纳甘**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莫辛·纳甘枪长1.02米,枪重3.5公斤,口径7.62毫米,5发弹仓供弹,有效射程550米,也有说有效射程1000米的,一战后被引进中国,网络上说因发射时声音清脆,被称为“水连珠”。
1927年第一次****时,苏联政府就提供了数万把此枪给国民革命军,成了北伐军的制式**,国共此后分道扬镳以后,就停止了莫辛·纳甘**的供应。
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的莫辛·纳甘**,发射7.62×54毫米枪弹,改用尖头弹时初速达到了每秒860米,弹道性能非常优异,苏军曾将其当作狙击弹使用,在800米外依然能够保持很高的精度,即便毛瑟98k**都似乎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二战时期,苏军涌现出了瓦西里、帕夫柳琴科等一批著名的狙击手,使用的就是加了观瞄器材的莫辛·纳甘**,使用的就是7.62×54毫米尖头弹,有非常良好的战地杀敌纪录。
朝战中,莫辛·纳甘**成了志愿军的制式**,我军最著名打冷枪出名的张桃芳使用的就是莫辛·纳甘**,用了414发子弹确认击毙214名对手,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打冷枪战绩,从侧面印证了莫辛·纳甘这把栓动**的精准。
综上,二战时期,许多栓动**,精度还是比较高的,一般在有效射程内,都能致人于死地,在特等射手手里,能做到弹无虚发,当然,其后坐力也是营养不良的小个子所吃不消的。
抗日期间**有中正式、汉阳造**、老套筒、湖北条子,它们有什么不同
老套筒是汉阳造的早期型号,湖北条子是对汉阳造的另一个称呼,它们三个其实就是同一种**,都是对德国1888式委员会**(Gewehr 88)的仿制产品,从1895年开始量产到民国垮台一共生产了大约1083480支,一直都是国内武装力量的主力装备(汉阳造的前身德国委员会**)
而中正式**是对德国毛瑟24式**的仿制版本,24式**也就是鼎鼎大名98K的前身。因为毛瑟公司在**发展的思路上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导致24式与之后的Kar.98式,以及更老的型号G98并无太大差别,只存在长度与背带等细微不同,后者是一战时期德军主力**,而G98是取代了1888式才成为德军主力的。
(一战末期出现的G98)
必须强调的是,1888式**是德国面对法国换装1886式勒贝尔无烟****的压力之后,才紧急打造出来的,因为法国对德国有世仇,谁知道全面战争哪一天到来呢?为了加快换装速度德国成立了一个**开发委员会,因此1888式也被称为委员会**。(委员会**的无底缘瓶颈子弹和漏夹)
1888式的枪机是由“斯班道兵工厂”的技术员“路易斯-施勒格尔-米尔希”设计,这个兵工厂是奥地利的公司,枪击的设计也是由奥地利曼利夏**的枪机改进而来的,枪管膛线仿制了法国勒贝尔1886式。委员会**最大的进步是使用了无烟枪弹,很可惜这种枪弹也不是德国血统的,而是由瑞士7.92mm无底缘瓶颈弹改进而来的,(漏夹与桥夹的区别)
委员会**的装弹模式也与后来的毛瑟式天差地别,它使用的是漏夹而不是桥夹,这一点与后来的M1加兰德一样,只有在打完全部5发子弹之后才能重新填装。由于早期的无烟**子弹威力过大,炸膛现象时有发生!设计师阿曼德·梅格又设计出枪管套筒,这一点被汉阳造继承,老套筒的外号就由此而来。
(上图展示的委员会**套筒设计,被后期的汉阳造取消了)
综上可见汉阳造与德国毛瑟**并无太大血统上的联系,因此汉阳造与毛瑟式、中正式的关系也不大,但是都使用了经典的旋转后拉枪机和前端闭锁机构。中正式是1924年定型的德国标准**仿制品,而1924式是基于1898式将枪管缩短150mm之后的产品,因此说中正式带有纯正的毛瑟血统,它与委员会**以及汉阳造有很大不同。(一战时期德军两款**)
1924式标准**更像是捷克陆军的24式,它的枪栓是直的,背带也是在枪的下方,并不是像Kar.98k那样在枪的左侧,长度也爱98k长一些,这都是些细微的差距,而总的原理是一样的。
(中正枪根据中国人身高作出尺寸调整)(委员会**的刺刀与汉阳式大相径庭,一个在侧面一个类似三八式,在**下方位置)
(委员会**的刺刀很奇葩,与传统枪刺的位置一样)(中正式的刺刀仿制了1924式**,在枪管的正下方位置,这与汉阳造类似三八式设计的刺刀座大不一样)
如果你觉得小编的总结还不错,就请点击关注吧!更多原创分享期待您的点评。
二战各国**为何普遍使用桥夹装弹而非漏夹
阙兴明
二战时期的**一般有三种装弹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最原始的一颗一颗装填,也就是装一发子弹才能射击一次。这种方式只是少数武器装备极为落后的国家的军队才用,就不细述了。
另外两种方式(其实也就是两种**)就是用漏夹装弹与桥夹装弹。而其中的漏夹装弹相对桥夹装弹来说也用得少,最为普遍的还是用的桥夹。造成这种现象是有原因的。
先分别解释一下什么是漏夹与桥夹。漏夹看起来极像是一个半封闭式的小铜匣子,**子弹是弹底在下而弹头朝上被固定在里面的;而桥夹则类似于一根长条形的铜条,长边的两侧有向上翻起的包边便于卡住子弹的底缘。
漏夹与桥夹这两种**都各有自己的优缺点。而战场才是检验究竟哪种**好用的唯一真理。首先,漏夹比较费材料。因为漏夹是连同子弹一起压入弹仓的,如果在性命攸关的战场上,生与死就在一瞬间,因此士兵们不可能将用过的每一个**花时间捡起来,怕低头拾**的一刻就被对方毙掉。所以一场仗打下来,战场上不知道要丢掉多少**。而桥夹则因材料用的少,丢了也损失少一点。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打的就是钱,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另外,漏夹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每用完一个,漏夹就会自动弹出。试想,这种铜制品弹出落地时必然会发出“叮”的一声脆响,这在提醒**要更换**的同时,也无异于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告知敌方火力要暂停了,因此会因此而遭到敌方毫无顾忌的大胆进攻。
最后,一个漏夹比一个桥夹的装弹量要少。一般来说,漏夹只能装5发子弹,而每个桥夹能装8发甚至10发子弹。这是桥夹的一个特别大的优势,因为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为火力的延续性提供了保障。
综合起来看桥夹相比漏夹要有以上多方面的优势,因此,二战的各参战国都普遍选择了桥夹装弹。
一战时英国就用10发弹**,为何二战各国还用5发弹仓而不学英国用10发弹**
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英国军队的一把著名**,从1895年一直使用到1956年,可见英军对其非常忠爱,是第一和第二次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军以及英联邦军队的制式**。
此枪口径7.7毫米,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以及盒形可卸式弹匣,装填子弹速度比较快,用两个5发的**供弹。
在各国军队普遍装备5发栓动**的时代,李-恩菲尔德式**10发弹仓供弹,可谓出类拔萃了,火力是其它国家军队的整整一倍,显然对阵时具备火力上的优势。
在一战堑壕战中,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以其迅猛的火力输出,给同盟国军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所以一战军史上才有“李-恩菲尔德一分钟”的说法,即李-恩菲尔德**可在一分钟内打空四个弹匣,由此可见这把栓动**的射速竟然已接近半自动**。
二战时期,除了财大气粗的美军装备8发漏夹供弹的M-1加兰得半自动**以外,德军的G-43以及苏军的SVT-40半自动**,各自也仅生产装备了数十万把,德军还是以毛瑟98K、苏军依然以M1891莫辛-纳甘**栓动**为主,且都是5发弹仓供弹。
至于二战时期,许多国家依然还在使用5发栓动**,而不学英国人一样采用10发弹仓供弹,应该是与各国军队的战术有关。
当时的**班都配备了轻**,以轻**为最主要的火力输出单元,步兵的战术也都围绕轻**而展开,本身栓动**射速比较缓慢,也没人说5发子弹弹容量低。
且各国**大都采用5发**供弹,一次性就能压入弹仓5发子弹,所以装填子弹还是比较方便的,无须手动一发一发压,所以许多国家也不想将**改成李恩-菲尔德**的供弹方式,费时又费力还费军费,因此都懒得去改造。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军的中正**和德军的98K有多大的亲缘关系
中正式步骑枪基本就是毛瑟1924标准型的拷贝,所以它和98K的关系直接去看毛瑟标准型和毛瑟98K就行。
毛瑟标准型从辈分来说应该是98K的爸爸。咱们不妨先捋一捋毛瑟线。
是的,你把他们全部叫98K都没关系,从上到下,Gew98、Kar 98B、Kar 98AZ、毛瑟标准型、Kar 98K。
Gew98是第一款使用后来毛瑟枪机的**,但是枪管长740mm。一战之前德棍就觉得这玩意太长,然后改了一把叫做Kar98AZ的***。当时本意就是给骑兵用的,但是当时德棍的毛瑟弹还是轻尖弹,不大适合600mm短管子的Kar98AZ。所以换回了740mm管子的毛瑟,也就是98B。
98B虽然管子和Gew98一样长,但是一些细节上,比如背带位置、下弯的拉机柄之类细节做了修改。然并卵的是傻屌德国人继续吐槽这玩意太长了,那么怎么办呢?短管子不适合毛瑟轻尖,长管子又太长。于是德国人开发了一种重弹头的毛瑟**弹,也就是二战中的那种。这类弹就是和600mm枪管发射了,接着德国人继续把98b改成了600mm枪管的毛瑟标准型。接着这批枪进口到中国,咱们也根据他仿制了中正。
而98K的话则是在毛瑟标准型上的优化版,比如早期毛瑟标准型并没有用弯的拉机柄,而98K全是弯的。增加了枪托上的击针分解储存口,取消了没啥卵用的指槽这类细节。
差不多意思就是,毛瑟标准型是德国人用上重尖弹之后的成品,而98K是标准型基础上的改良了一些人机功效、优化生产效率之后的最终成品。两者的祖宗都是Gew98,这一系列毛瑟**发射机结构也都类似。
为何苏联和俄罗斯要用SKS当礼宾枪,而不考虑莫辛纳甘等**呢
礼宾枪,重点在于礼上,举枪礼持枪礼,凸显的就是国家之礼。
礼宾枪首选就是枪的长相,长得好看,才能做礼宾枪。礼宾枪的选取是非常讲究的,国产,好看,长短适中。
▲俊男靓女有木有啊
礼宾枪,外形既要有美感,又要有一个视觉上的冲击力,人枪结合,体现的是国威。仪仗队,不光对士兵的身高形象进行筛选,同时对军服也要进行精心设计。纵观所有国家的仪仗队,他们所用的礼宾枪,整体线条流畅,这样很适合士兵操作,做动作很方便。还有就是,长度要够长,还不能太长。而且大多国家的礼宾枪都装有刺刀,刺刀都是经过电镀,非常漂亮,而且威风霸气。
所有国家的礼宾枪都是比较近现代的,半自动**居多,苏联的SKS**,整体外形就比较现代化,看着就好看。而枪的外形流畅,长度也比较合适,操作很方便。不光苏联俄罗斯用,很多独联体国家都在用,而且东南亚几个国家也在用。
而莫辛纳甘根本就不符合礼宾枪的要求,长的太长,短的太短,外形也没SKS那么好看。而且,太长,早期的莫辛纳甘M1891有一米三,加上刺刀有一米七。士兵如果用莫辛纳甘M1891操作,很多动作操作就没有SKS那么流畅。
更多文章:

数码相机用什么内存卡(相机储存卡有哪几种相机储存卡应该如何选购)
2025年4月24日 16:18

baby承认离婚的原因(黄晓明、Baby发文官宣离婚引发热议,他们离婚的原因可能会是什么呢)
2025年4月6日 06:15

798创意广场(798艺术区和798创意广场是一个地方吗有什么区别)
2025年4月25日 06:21

胸下垂太严重怎么拍婚纱照(平胸妹子怎么拍婚纱照 平胸妹子如何选择婚纱)
2025年4月28日 11:12

婚宴餐厅名字(上海芳汇广场、中山公园、娄山关路这几个商圈附近介绍几家适合婚宴的饭店)
2025年4月27日 16:36

韩版婚纱礼服红色(红色礼服如何根据体型选择 什么披肩适合搭配红色礼服)
2025年4月30日 18:51

短发怎样盘新娘头好看(即将举办婚礼了,作为新娘,头发有点短,新娘短发花苞头怎么扎)
2025年4月7日 05:06

十大儿童摄影店加盟(我家宝贝要拍成长照,临汾谁家儿童影楼拍的好)
2025年4月22日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