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辽式战斗机(时期的东北军队有多强大)
直升机)二战时中国武器东北空军灭亡:张学良为何拱手将260架飞机给日军时期的东北军队有多强大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空军使用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主要都有那些最好要有性能数据奉系军阀的东北空军,本文目录时期的东北军队有多强大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空军使用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主要都有那些最好要有性能数据谁人能提供一份中国歼击机的发展历程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的航校飞机为什么东北军没有战机中国建国是用过哪些螺旋桨战斗机介绍中国空军服役过的所有战机(战斗机,东北空军260架飞机全部被日军缴获,东北空军260架飞机全部被日军缴获,还先后从意大利、德国、英国、日本等国购进侦察机9架、水上飞机8架、轰炸机9架、战斗机5架、教练机8架,还先后从义大利、德国、英国、日本等国购进侦察机9架、水上飞机8架、轰炸机9架、战斗机5架、教练机8架,东北民主联军在1946年也缴获了3架中岛2式战斗机2型乙,其中一架编入1949年3月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机飞行大队”第1中队使用。
本文目录
- 时期的东北军队有多强大
- 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空军使用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主要都有那些最好要有性能数据
- 谁人能提供一份中国歼击机的发展历程
- 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的航校飞机
- 为什么东北军没有战机
- 中国建国是用过哪些螺旋桨战斗机
- 介绍中国空军服役过的所有战机(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强击机,直升机)
- 二战时中国武器
- 东北空军灭亡:张学良为何拱手将260架飞机给日军
时期的东北军队有多强大
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空军使用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主要都有那些最好要有性能数据
奉系军阀的东北空军,是张氏父子倾注心血、苦心营建的。1921年秋,张学良应邀赴日本参观,当他看到日本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装备、高超的训练后,痛下决心一定要建起自己的空军。于是,回到奉天后,他就对父亲张作霖说:“此行感想有二:一是气愤,二是发奋。日本当局有意炫耀日军威仪,蔑视我们中国人。不过,他们有些方面,如武器、军纪确实比我们要好,文化也比我们高些。我们东北军在这些方面要赶上去,而且要力争超过他们。”张作霖当然也早就认识到,要巩固东北非建立强大的空军不可。 其实,早在1920年7月,张作霖就在奉天东塔农业试验场旷地修建了飞机场,还设立了东三省航空处。里面有4架大威梅双翼三百六十马力旅客运输机,4架小威海单翼三百六十马力侦查教练机,当时,这8架飞机就是他们的整个家当,这还是直皖战争后,皖系战败,张作霖从段祺瑞那里缴获来的。 1923年9月,张学良任东三省航空处总办。他一上任,就把东北航空处整编为五个大队:飞虎队、飞鹏队、飞鹰队、飞豹队,张学良兼任“飞鹏”队队长,为了把这个航空处办得更好,张学良不仅从日本、俄国高薪聘请外国教官,他还把一批优秀的青年送到国外深造。 随后,张学良创办的奉天航空学校也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而这些都不断充实东北航空的技术力量。1925年,经过严格的训练,第一批60多名航空学员从航空学校毕业。在毕业典礼上,张学良高兴地说:“学良固一学生也,故见学生则喜,见学生能毕业则尤喜。” 当时,东北航空处已拥有五十多架飞机,仅飞行员就近百人。此后,张学良又扩充了航空军,他不仅组建了水上飞机队,还先后从意大利、德国、英国、日本等国购进侦察机9架、水上飞机8架、轰炸机9架、战斗机5架、教练机8架,基本上搭起了东北空军的架子。 此时,奉系航空无论在技术、机械设备、具有专门技术的航空人员等等方面都颇具规模,而这在当时在中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奉系军阀的东北空军在张学良的领导和努力下,终于有了回报。 据石友三的参谋长唐帮值回忆:“当时东北军飞机亦参加战斗,不断低空飞行,对我军进行轰炸。我军有一个迫击炮连,被飞机炸毁,人员骡马伤亡殆尽。”在当时军阀混战的大背景下,张学良培养的空军让其他军阀尝到了厉害。 面对这种局势,其他军阀也不示弱,他们采取各种方式对张学良重点培养的飞行员拉拢利用,这让张学良很是烦恼。因为这些都是1925年由张学良费尽心血选拔、出巨资重点培养的飞行人才,他们远赴法国学习飞行技术,马上就要回国了,而如今,国内各派势力都盯上了这批未来的空军新生力量。 于是,张学良指示机械处处长徐世英:“把在法学习的全部28名航空学员,全部由准尉提升为中尉……回国后,不用几年,只要尽忠职守,全都可以提升为少校和中校……” 1927年,张学良派徐世英赴香港亲自迎接这些留法的航空学员。这不仅仅是张学良对他们的重视,同时也减少了这批学员被中途拉走的可能性。 张学良不仅花巨资培养飞行员,他还自己建造飞机、自己开飞机。在学习飞行上,张学良十分刻苦,专门请来万显章辅导他学习飞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练。没过多久,张学良就能熟练地驾驶飞机在营口和丹东飞来飞去,甚至还能够自己驾驶飞机到南京开会。 张学良的东北空军的装备大部分是从国外购买和引进的,特别是1929年在中东路事件中,东北空军损失惨重。因此,张学良又从法国进口了大量新式飞机,同时也有一部分是东北军自己仿造的。东北军自己制造的战斗机很有特点,战斗机被称为辽F1式,为双翼型,它吸收了德国和法国战斗机的优点,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机型。此外还有辽FH1式、这种轰炸机可载4枚100千克的航空**,是一种航程比较远的轰炸机。当然,这些高端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奉系军阀的军事地位。 东北空军经过张学良的整顿和训练,无论是技术、战术、还是装备、配置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在东北空军鼎盛时期,已拥有100多名飞行员、近300架飞机。这些技术过硬的飞行员,能够适应多种作战方式,这在当时全国各军阀中是独一无二的。但这样一支实力雄厚的空军,竟在“九一八事变”中不战而溃…… 1931年9月19日清晨,沈阳东塔飞机场突然遭到日军飞机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狂轰滥炸。这个张学良用来作为高级飞机训练基地的东塔飞机场,却没有一点动静。 原来在3天前也就是9月15日,面对日军的种种侵略迹象,当时唯一留守在奉天的东北空军长官陈海华给远在北平的张学良打去了请示电话,得到的却是张学良“命令全体空军官兵不得擅自行动”的命令。 9月18日晚,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也传达了命令:“日军闹事,不准抵抗,如有不听命令滋事的,军法处置。”飞行员获知后,都非常不解地撤离了飞机场。 尽管那里的飞机武器装备齐全,升空就可以作战,但日军却兵不血刃就占领了机场。日军的占领让东北空军损失惨重:不仅损失飞机100多架,就连刚刚从捷克成套购买的尚未安装的机件也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随着东三省的沦陷,东北空军260架飞机全部被日军缴获,为此张学良痛心疾首。东北沦陷后,张学良在无奈之下,命令张焕相在北平组织司令部,收容那些东北的空军人员,以原待遇发放俸禄,为以后重整旗鼓做准备。 1933年,热河失守,张学良赴欧洲考察。在国民党政府的觊觎下,东北空军被逐步分化。当时任军委会北平分会的委员长何应钦命令东北空军并入中央航空军,而这些曾经梦想打回老家去的飞行员们,有的改任教官,有的改为地勤。与此同时,各地的军阀也采取各种方式与南京政府争夺这些张学良精心培养的空军人才,没过多久,这些曾经叱咤蓝天的飞行员就已各奔东西。 就这样,张氏父子苦心经营、曾经辉煌的东北空军还没来得及发挥它的作用,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谁人能提供一份中国歼击机的发展历程
1949年11月11日,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作为一个独立的军种,正式宣告成立。**总司令自豪地说:“从今天起,我成了名符其实的三军总司令。”其后,中国空军经历了从前苏联购买到测绘仿制,进而到自行研制三个阶段。而中国的歼击机也在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开发中走过了峥嵘的46年。一、歼五型:(歼5――中国航空蹒跚学路) 歼击机又称战斗机,旧称驱逐机。主要用来歼灭空中敌机和其他空袭兵器的飞机。其特点是速度大,上升快,升限高,机动性好。 1956年7月19日清晨,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战斗机在东北某机场腾空而起,这架机身前部印有鲜红的“中0101"字样的银白色歼击机的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掌握喷气技术的国家之一。歼5战斗机一亮相,就在东南沿海击落美制台湾来犯战机八架,其后更为中国的国土防空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歼-5是中国沈阳飞机公司制造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仿制前苏联米格-17φ),也是中国制造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 沈阳飞机公司于1955年初开始试制歼-5。1956年7月19日,试制原型机首次试飞。歼-5自1956年9月投入批生产,到1959年5月停产,共生产767架。 歼-5主要用于昼间截击和空战,也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其改进型歼-5甲机头装有雷达,主要用于夜间截击空战。设计特点 歼-5是一种单座、单发、机头进气、后掠式中单翼喷气战斗机。 机翼后掠式中单翼布局,后掠角45°,双梁结构。机翼内侧有后退式襟翼,起飞和着陆可放下不同角度。机翼外侧是副翼,偏转角范围为±18°。机翼根部有起落架舱,主起落架收在机翼的两个舱内。 机身全金属半硬壳式构造,外形为圆形截面的流线体。圆形机头进气道。机身后部装有可操纵的减速板。 尾翼垂直尾翼分成上下两段,下段固定在后机身的承力斜框上,上段可拆卸。垂尾后掠角为55°41′。垂直尾翼后缘是方向舵,转动角度为25°。水平尾翼后掠角为45°,安装在垂直尾翼下段顶部,其后缘的升降舵,向上可转动32°,向下为16°。 起落架前三点式起落架,均为单轮。前起落架收入前机身下部的轮舱内,主起落架收入机翼内。主起落架装有缓冲器,前起落架装有减震器和减摆器。主轮轮胎压力为8.34×105帕(8.5公斤/厘米2)。 座舱密封式单人座舱,应急时舱盖可抛掉。座椅是可弹射的,可以保证飞行员在紧急时迅速安全地脱离飞机。 系统操纵系统为硬式操纵。副翼调整片和升降舵调整片为电操纵。液压系统用于收放起落架、襟翼、减速板、可调喷口和操纵副翼。冷气系统用于刹车、密封座舱、应急收放起落架和应急刹车等。 动力装置装一台WP-5型离心式喷气发动机,带加力。最大推力25.50千牛(2600公斤),加力推力33.15千牛(3380公斤)。机内燃油1170千克,外挂两个400升副油箱。 机载设备超短波指挥电台、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信标接收机、敌我识别器、护尾器、测距器等。 武器机头左侧下方装两门23毫米机炮,机头右侧下方装一门37毫米机炮。备弹量为200发。机上装有光学半自动瞄准具,有两具照相枪。左、右翼下可各挂一颗100~250千克的**。技术数据外形尺寸 翼展9.60米 机长11.36米 机高3.80米 机翼面积22.6米2 主轮距3.85米 前主轮距3.37米 重量数据 最大起飞重量(带副油箱)6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534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4164千克 空重3939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机内)1170千克 (带副油箱)1834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3000米)1145公里/小时 歼6――跨入超音速时代 1964年1月,沈阳飞机厂成功地仿制出前苏联米格-19型超音速歼击机,命名为歼6,该歼击机于1959年9月23日首飞成功,它的制造成功,标志着新中国航空工业进入了超音速时代。六十年代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歼6,印巴战争中歼6共击落一架米格-21,八架苏-7和三架英制“猎人”战斗机。当时在巴的美国顾问认为歼6技术水平相当高,爬升率比印度的米格-21和巴基斯坦当时拥有的美制F-104都快,低空缠斗性能好过当时亚州除F-86外的所有战机,随着时代的进步装备数量曾高达3000架的歼-6已逐步退出现役。 歼7――困境中艰难跋涉 1967年6月,我国为了国土防空和夺取战区制空权,以前苏联米格-21战斗机为基础,研发了单座单发轻型超音速歼7战斗机。因为当时中苏交恶,我国实际上并没有从前苏联得到的有关米格-21战斗机的大部分技术资料,到手的资料也有有很多的错误,使得该机的研制过程步履维艰,最后经过负责此项目的沈飞公司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艰苦努力,硬是看着样机,用“照猫画虎”的方式成功的仿制出了歼7战斗机。通过歼7战斗机的研制,中国走完了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开发战斗机的全过程,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现在歼7战斗机作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的主力战斗机,仍在中国国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歼8――迟到的新生儿 1964年,我国开始在歼7的基础上独立进行重大改进研制歼8战斗机,并于1969年7月5日首飞成功。但由于十年**的严重干扰、迟滞了该机的研制工作,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3年,歼8方才设计定型。而这时的歼8与当时国外航空强国装备的战机相比,已经落后了很多,中国航空人不得不再次加快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脚步。但是它在中国航空工业史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标志着中国战斗机设计跨进了自行研制的新阶段。歼8战斗机主要装备中国的空军和海军,已于1987年停产,总共生产架数不多。歼9――未曾实现的梦想 1964年,在我国进行歼8战斗机设计的同时,为了解决战斗机升限留空时间短,高空高速性能差,没有雷达,高空机动性差等**,提出了设计歼9的计划。当时歼9设计思想前卫,在设计性能上大大超越了歼8方案,但是也因此使得研制过程出现了大量不可逾越的困难。考虑到当时的国情,我国最终选择了歼8这个渐改方案,并于1980年彻底放弃了对于歼9战斗机的研发,此前共投入机体研制费约为2122万元。 歼10――神秘的“不灭传说” 为了不在未来的战场上受至于人,我国于1988年开始了对歼10战斗机的完全自行设计的研制,该机是中国空军历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一种战斗机了。自从外界第一次发现它的存在起,各种关于它的传闻就一直没有中断,据说歼10采用了我国20年改革开放中所开发积累的大量先进技术,如四重数位数字电传操纵系统、翼身融合技术、整体玻璃座舱、复合材料以及部分隐身技术等。因此歼10的任何动静都牵动国际军事观察家的神经,美国中央情报局甚至还绘制了种类各异歼10三维立体模拟构想图。歼10的首次曝光是在1996年3月13日。 (高度11000米)M0.994 巡航速度800公里/小时 失速速度190~21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无外挂,加力)16000米 动升限17500米 爬升时间(0~10000米)3.7分 最大爬升率4548米/分 最大使用过载8g 最大航程(带副油箱)1560公里 最大航程(机内燃油)1020公里 续航时间(带副油箱)2小时50分 起飞离地速度235公里/小时 着陆接地速度170~190公里/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590米 着陆滑跑距离825米
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的航校飞机
东北老航校的飞机大多是从东北各地的日军手中缴获的,有各型日制飞机120余架。航校以其中的46架(可飞的36架)为主要装备,开展了飞行训练。 国际四式基本练习机(Kokusai Ki-86 Cypress)通常称为“英格曼练习机”。1945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先后缴获了10馀架不完整的国际4式基本练习机。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成立初期,经拼凑修复4架该型飞机。1946年6月7日首次使用该机带飞学员时,即因发动机故障而坠毁。事后检查其馀3架也有故障,遂停止使用。立川 九九式高等练习机(Tachikawa Ki-55 Ida)通常称为“九九高练”。1945年底,东北人民自治军在东丰机场缴获了30余架九九高练;在铁岭与开原间的平顶堡缴获了100馀台发动机、汽油与备件。后来东北民主联军在吉林辉南县的朝阳镇又缴获了一批九九高练,经修理拼凑后约有30架可以使用,成航校的主力教练机。由于东北老航校当时没有初级和中级教练机,所以采用直上99高练的方法训练新飞行员。到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还有99高练23架,均在第7航空学校使用。1953年最后14架退役,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和航空博物馆都陈列有该型飞机。 立川一式双发高等练习机(Tachikawa Ki-54Hickory )通常称为“双发高练”。1946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在哈尔滨附近的机场缴获了该型飞机。加上先前1945年9月初,八路军民兵在山东根据地缴获日军1架该型机。此后共有5架“双发高练”在东北老航校作双发运输机和高级教练机使用。到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还有“双发高练”4架,均在第7航空学校使用。1951年这批飞机被用于训练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批女飞行员。1952年这4架飞机退役。 满飞二式高等练习机(Manshu Ki-79b)此机是双座高等练习机,通常称为“二式高等练习机”。东北民主联军曾缴获了几架“满飞(满洲飞机制造株式会社,位于哈尔滨)2”式高等练习机,但因备件不足而无法使用。随着解放战争战局的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大城市和飞机工厂,缴获了大量飞机器材,2式高等练习机才得以恢复使用。到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还有2式高等练习机3架,均在第7航校使用。1953年,这3架飞机退役。战后印尼至少拥有该型机九架之多。 中岛一式战斗机“隼”(Nakajima Ki-43Oscar )二战时大坂基地的一式战斗机日本陆军第一式战斗机,通常称为“隼”式战斗机。东北民主联军于1946年4月在吉林辉南县的朝阳镇、同年6月在哈尔滨附近的机场,先后缴获了1式1型战斗机。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还有“隼”式战斗机5架,均在第7航空学校使用。1952年这5架飞机退役。 中岛二式重型战斗机“钟馗”(Nakajima Ki-44 Tojo)该机是日本中岛公司在1938年与1式战斗机同时研制的防空用重型高速战斗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军队缴获了一批中岛2式战斗机。国军曾用该机装备了第6大队18分队。东北民主联军在1946年也缴获了3架中岛2式战斗机2型乙,在航校用于飞行训练。到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还有2架中岛2式重型战斗机,均在第7航空学校使用。 川崎九九式双发轻轰炸机(Kawasaki Ki-48 Lily)九九式双发轻轰炸机接替93式轻轰炸机的九九式双发轻轰炸机由日本川崎航空机公司于1937年12月研制,各型累计共生产2000架。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革命军缴获了一批九九式双发轻轰炸机。由于数量众多,国军曾于1945年10月用该机装备了第6大队5中队。东北民主联军也缴获该机,于航空学校中用于飞行训练。到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1架99式轻空炸机在第7航空学校使用。1952年该机退役。 三菱九九式袭击机乙型(Mitsubishi Ki-5l Sonia)三菱九九式袭击机乙型是一种性能介于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之间的机型。1938年2月,日本三菱公司按军方提出的要求,开始研制用于袭击地面目标的袭击机。三菱公司以九七式轻轰炸机为基础,减小尺寸、减轻重量,设计了一种战场侦察机兼袭击机。九九式乙型为袭击机,机身下下部增设了装甲板,左右机翼各增装了1挺12.7毫米**;外翼下可挂4枚小型**。九九式甲、乙型在三菱工厂生产到1944年,累计生产1472架。侵华日军从九九式飞机刚投产即将其广泛用于中国战场,其中包括军侦察机和袭击机。东北民主联军曾缴获了九九式乙型袭击机。航空学校用于飞行训练,直至1953年最后4架退役。三菱九七式司令部侦察机(Mitsubishi Ki-15 Babs)九七式司令部侦察机(ki-15-II)司令部侦察机主要用于战略性的远程照相侦察、相当于现代的战略侦察机。东北民主联军于1946年6月在哈尔滨附近的孙家机场缴获了该型飞机,1948年下半年在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修复后用于飞行训练。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时,还有九七式司令部侦察机2架,均在航校使用,1951年退役。 立川九八式联络机(Tachikawa Ki-36 Ida)该机是日军将九八式直协侦察机改变用途而成的联络机。于航空学校中用于飞行训练。98式飞机到1944年停产,累计生产1333架。侵华日军曾在中国战场大量使用98式直协侦察机,以后又将部分该机转为联络机。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民主联军缴获了该型机。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还有98式联络机2架,均在第7航空学校使用。 三菱一〇〇式运输机(Mitsubishi Ki-57 Topsy)三菱公司于1939年8月在九七式重轰炸机基础上研制的人员运输机,采用了与九七式重轰炸机相同的主机翼、动力装置、着陆装置等。1940年9月,首架一〇〇式运输机制成。适合载运伞兵。该机的日本民用型号是(日文)MC-20。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民主联军曾缴获了该机。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唯一的一架MC-20运输机在第7航空学校使用。1952年该机退役。 三菱九七式单发轻轰炸机(Mitsubishi Ki-30 Ann)三菱97式攻击机(原名97式轻爆击机)是日本陆军航空队的第壹种单翼全金属攻击机·是原三菱93式的后继机,该机除翼下装有**挂架外·机身腹部也设有开放式的**舱,采用带有半整流罩的舱盖;1938年后由三菱飞机厂及日本陆军航空工厂联合生产,至1940年止共出厂686架。1938年1月首次配属陆军航空队第9飞行队在中国华北战场出现·曾参加徐州会战和在华南战线上使用,亦参加初期的太平洋战斗;在中国东北则驻有第32飞行队,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搜集日本飞机时曾获得3架,曾提供其航校训练用。 三菱一〇〇式3型乙防空战斗(拦截)机(Mitsubishi Ki-46-III Dinah)1936年日本三菱飞机厂生产的九七式司令部侦察机。以其速度快、续航运的优点为轰炸机开道而横行壹时;为了再提高侦察机的性能,军方向三菱再提出设计壹种高度在6000米以上,速度达到600公里埘,能续航6小时以上的快速侦察机;1937年12月27日由久保富夫工程师负责设计,1939年11月制出原型机,1940年又继续制出8架作试验,随后小批量生产26架试用,等到量产时该机共有4个修改型,除设备上有所改进外,主要是机头型状作了修改,其中的III型曾改作防空战斗机而称为“III乙”型,共改造过75架。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接收两架。其中一架编入1949年3月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机飞行大队”第1中队使用。 川崎2式双座重型战斗机“屠龙”改型丁(Kawasaki Ki-45 Nick)川崎2式是一种装有重武器的双座重型战斗/攻击机,该机根据作战任务而有5种修改型,也供夜间作战之用,能作攻击、轰炸、导航多种用途·其中II、III型曾配用于东北和华中战场基地。当1944年秋美国驻成都基地的B-29空袭东北鞍山的日本军事经济要地时,“屠龙”所属的第28战斗飞行队和第16独立航空队曾多次参加对B-29的截击战斗:后来,当苏军进攻东北时,“屠龙”丙型曾在机头安装37mm的机炮对苏联坦克进行低空攻击。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接收的3架”屠龙”是属于”改丁’型,后曾调入1949年3月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飞行大队第1中队使用。 名称 数 量 合计 “九九”高练 30 架 ( 待修 6 架 ) 90 架其中待修35 架 “双发”向练 4 架 ( 待修 1 架 ) “隼式”高练 4 架 ( 待修 3 架 ) P 一 51 21 架 ( 待修 ll 架 ) C —— 46 5 架 ( 待修 1 架 ) B —— 24 2 架 B —— 25 4 架 ( 待修 4 架 ) L —— 5 6 架 ( 待修 4 架 ) C —— 47 l 架 MC 1 架 ( 待修 1 架 ) PT 一 19 2 架 ( 待修 l 架 ) “北美”式 1 架 “零”式 3 架 ( 待修 3 架 ) “重成”式 3 架 “九七”袭击机 3 架 日制发动机 86 台、待修 90 台 326 台 美制发动机 ?5 台、待修 75 台 工厂 7 所 7 所 机床 325 台、待修 1219 台 1544 台 汽油 250011 吨 280011 吨 滑油 300 吨 1946年至1947年飞机以青天白日徽外镶白圈涂装机身与机翼。尾翼则是四蓝条间三白条。1947年至1949年飞机以五角星内镶中字徽涂装机身与机翼。尾翼则是四红条间三白条。
为什么东北军没有战机
有,东北军的军用飞机在“九一八”事变时大多送给日本了;但飞行员和少量军机得以保留,西安事变后,剩余的战机和人员都被蒋介石的中央军兼并,高志航就来自于东北军空军。
中国建国是用过哪些螺旋桨战斗机
中国在建国初期的螺旋桨战斗机主要有美制P-51“野马”,英制De Havilland Mosquito“蚊式”战斗轰炸机和苏制拉-11。
1、P-51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从美国购买了大量的P-51战斗机,1948年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在东北缴获一批国民党军的P-51,淮海、平津和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又缴获、接收了一批。
1949年8月15日,人民解放军在北平南苑机场成立了飞行中队。这是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个飞行中队,也是第一支空军部队。中央军委航空局从东北航校和各军区司令部航空处抽调了一批飞行员和10多架P-51战斗机。P-51战斗机成为人民解放军第一个飞行中队的主力战机。 1949年10月1日,有9架P-51战斗机参加了开国大典。
50年代初期,P-51战斗机被苏制战斗机所取代从而退役。
2、 蚊式 (de Havilland Mosquito)
是由英国德•哈维兰公司设计制造的木质轻型战斗轰炸机。蚊式的主要结构均为木质,因此身轻如燕,不仅性能优良、速度快,而且价格低廉、节省原料,迅速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杰出机型。蚊式在二战中因生存率高、性能优良,被大量生产、改装,成为多功能飞机。
二战后国民党政府从加拿大购买了205架库存“蚊式”,单价10000美元,主要型号是FB.26和T.29,此外还有少量的T.27和一架B.25。
解放军在1948年秋辽沈战役时缴获了首架“蚊式”。1949年3月7日,国民党空军一大队1架“蚊”式飞机起义,安全降落石家庄机场。1949年8月15日解放军第一个担负作战什务的飞行中队在北平南苑机场组成,装备“蚊式”两架,9月5日起担负北平地区的防空任务。1949年10月1日2架“蚊式”参加了开国大典阅兵式。到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时,还有状态良好的“蚊式”2架,待修理的3架。1950年最后2架“蚊式”退役。
3、拉-11
1950年到1953年,空军先后有偿接收了来华的苏联空军13个师的航空装备,其中包括了 163架拉-11战斗机。
拉-11是苏联拉沃契金设计局在拉-9基础上改型研制单座活塞式护航歼击机,是该局研制的最后一种活塞式歼击机,主要用于为远程轰炸机图- 4护航。拉-11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飞行性能较先进的活塞式歼击机。但在喷气机服役的情况下已经显得落后。
朝鲜战争中,拉-11曾经为轰炸机护航,自身损失很大。
介绍中国空军服役过的所有战机(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强击机,直升机)
新中国空军装备的说起吧:战斗机:螺旋桨的:拉7战斗机、拉9战斗机、拉11(la9改进型),P51野马中国的英雄飞行员王天宝曾驾驶拉-11活塞式战斗机击落、击伤F-86喷气式飞机4架。喷气式:米格9 ,米格15,米格17 (后仿制歼5),米格19(后仿制歼6),米格21(后仿制歼7并在此基础上搞出双发放大型号歼8),歼8II , 歼10 ,SU27 ,歼11 战斗轰炸机:F**1飞豹、SU30MKK(空军),SU30MKK2(海航)强击机:伊尔-10 强击机,强五5(米格19基础上全新设计的)轰炸机:图2、图4、伊尔-28轰炸机(后仿制轰5)、图16轰炸机(后仿制轰6)、水轰5直升机:米4直升机(后仿制直5),直8(超黄蜂),直9(海豚),直11,米17,米171,米26,S60黑鹰,卡27,卡28,卡31,小羚羊,武直10/19 ,还有两个下马的直6,直7 。运输机:运5(仿安2) 、运7(仿安24)、运8、运10(已下马)、伊尔76、运12轻型运输机教练机:初教5、初教6 ,歼教5(歼5双座)、歼教6(歼6双座)、歼教7(歼5双座)、歼教9山鹰(歼教七改的),K8高级教练机,L15高级教练机(尚未装备)基本这些吧。还有一些东北老航校的鬼子的就飞机,大体概括一下(百度百科)“九九”高练 30 架 ( 待修 6 架 ) 90 架 其中待修 35 架 “双发”向练 4 架 ( 待修 1 架 ) “隼式”高练 4 架 ( 待修 3 架 ) P 一 51 21 架 ( 待修 ll 架 ) C —— 46 5 架 ( 待修 1 架 ) B —— 24 2 架 B —— 25 4 架 ( 待修 4 架 ) L —— 5 6 架 ( 待修 4 架 ) C —— 47 l 架 MC 1 架 ( 待修 1 架 ) PT 一 19 2 架 ( 待修 l 架 ) “北美”式 1 架 “零”式 3 架 ( 待修 3 架 ) “重成”式 3 架 “九七”袭击机 3 架
二战时中国武器
首先,先明确一件事,就是二战时的中国(中华民国)是一个农业国,军工生产能力不强,因此从外国购买武器,由于各地军阀喜好,条件不同,导致了武器种类繁多,中国也被冠以“万国武器博物馆”之称。那么我不一定说得全,尽量做到全面,从海陆空军各军种给你说一下中国的装备。首先是步兵的标配**,这里最主要的两款**都是国产**,即汉阳1888式**(主要是列装川军,黔军等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地方军阀)和中正式**(主要供给中央军,晋绥军,桂军,粤军等部队),此外,也有一些军阀列装一些其它**,比如中央军精锐部队(德械师)在列装中正式时也有一部分德国毛瑟1924式**,滇军用的是比利时FN1935式**,东北军用的是日本三八式**以及东北兵工厂生产的辽13式**,此外还有一些军阀用着意大利卡尔卡诺式**(粤军)和法国勒贝尔1886式**(滇军),数量比较少,且这两款**在当时已经过时。故影响力有限。在抗战中期,由于苏联援助,中国获得了一批苏联莫辛纳甘式**,主要配给了中央军,湘军,粤军等身处一线,比较受重庆政府“照顾”的部队,战争后期,在印度的驻印军(新1军和新6军)以及云南的远征军(不是第一次远征军!主要是71军,8军,54军,5军)列装了美国的M1加兰德自动**(不知道有没有列装春田**)和英国的李-恩菲尔德**。这里中国军队主要是中正式**最为经典(虽然没有汉阳式普遍),中正式**是民国仿制德国毛瑟1924式的成果,口径为7.92mm,相比之下日军的制式**三八式**口径为6.5mm,因此中正式的威力要大于三八式,而且工艺简单,适合中国大规模量产,可靠性还是还不错的,缺点还是有的,比如射程,不如三八式**,其次是精度,不如三八式,然后是后坐力大,中正式仿造的毛瑟**是一款西方**,它是以西方士兵的体格设计的,西方士兵普遍比亚洲士兵更魁梧,高大,使得中国士兵由于营养不良无法承受强大的后坐力导致疲惫不堪,最后是长度,中正式加装刺刀的总长度不如三八式加刺刀长度,这会使中国士兵在肉搏战中吃亏。总之,中正式与三八式各有优劣,三八式只要不是打到要害都不至于死,中正式只要命中非死即伤。后期随着加兰德自动**的进入,中国军队的轻武器对日本形成了碾压状态,主要得益于中国军队自动火器多的优势。第二是**,**方面,中国的德械师官兵配备了毛瑟军用**(俗称盒子炮),军官则配备了比利时的勃朗宁**(高级将领)和美国的*****(没错,就是这个军用**之王,一般给了驻印军将领)。相比之下日本的南部十四式**(日本士兵不用**,将领才有),穿透力极弱,连木板都不一定打得穿。**方面中国也是优于日本。***方面,中国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首次使用了***,型号是德国的MP18“伯格曼”***(俗称花机关),也就是一战末期德国“暴风突击队”的制式武器。后来被各路军阀列装,其中中央军与东北军最多,淞沪会战时国军德械师中也大量列装了MP18***(主要是高级将领卫队和经验丰富的老兵),经常将这些士兵集中起来组成花机关突击队使用。后期中国从美国引进了M3***(就是那个黄油枪)和汤姆森***以及英国的司登式***,逐渐对日本形成了火力覆盖,而日本由于对白刃战的迷信以及认为“百发百中(**射击)优于百发一中(***射击)”的观念一直没有考虑列装***,直到战争末期在太平洋被美军以及中国战场被中国军队用***打得抬不起头时 才弄出来一款百式***,不过数量不多且性能平平,因此***方面中国完胜。**方面,分为轻重**,轻**,中国最多的轻**莫过于捷克ZB26式轻**,此外,抗战前,中国军队还列装有瑞士启拉利式轻**(主要集中亮相于“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十九路军)和丹麦麦德森轻**,德国MG13轻**(主要是中国从德国进口的坦克,装甲车上携带的),法国哈奇开斯M1922式(滇军,中央军装备,号称“后勤噩梦”),芬兰拉蒂M26式轻**,比利时FN1930式轻**(滇军)。抗战中期苏联援助了中国一部分捷格加廖夫轻**(DP**),后期中国军队则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英国的布伦式轻**(其实战争前中国从英国购买的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上面就是布伦式轻**),加拿大的勃然式轻**,美国M1918式轻**。相比之下,日本最有名的轻**莫过于大正十一式轻**(歪把子),由于编制统一,后勤比中国轻松的多,但缺点也多,比如可靠性极差,经常卡壳故障,且独特的漏斗式供弹方式要求射手训练有素,所以一旦射手战死,其它士兵不会上弹,很可能造成火力中断。因此中国除了后勤方面之外,轻**(主要是捷克式)性能是优于歪把子的。重**方面,中国列装最多的就是仿制德国MG08重**的国产24式重**,当然,国内还是有相当一部分MG08重**的,除此之外,位于云南的“法械师”滇军拥有法国哈奇开斯M1914式重**(这装备中央军都眼馋)。抗战后期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利器——美国M2重**(俗称老干妈)。日本的九二式重**性能也算不错,至少可靠性方面比二四式重**好,但是适用环境不如二四式重**,射速也不如二四式,总之,重**方面,双方持平,如果这中国多一点哈奇开斯和老干妈,就是绝对的碾压了。接下来就是辅助类支援武器,比如高射**,机关炮,迫击炮,掷弹筒方面了。首先是高射**与机关炮,机关炮的定义一般是20mm及其以上的小型速射火炮,同时部分机关炮是高平两用的,放高打飞机放平打装甲。高射**一般指大于重**口径低于20mm口径的大型**。在当时,中国军队拥有的高射**很少,我所知道的似乎只有一款——法国哈奇开斯M1930式高射**(列装滇军),而且数量不多且**补给困难。似乎出现在禹王山战役,60军用它打爆了几辆日军装甲车,修滇缅公路时,也用它来防空过。日军方面的高射**我不清楚。不过机关炮方面,中国还是比较多的,估计抗战前有个三四百门。型号也是五花八门的,最多的应该是瑞士的苏罗通20mm机关炮和厄利孔20mm机关炮,其次是丹麦麦德森20mm机关炮,意大利布雷达20mm机关炮,最少的是法国哈奇开斯25mm机关炮(滇军有4门)。其中性能最好的,最受欢迎的是瑞士厄利孔机关炮,相比之下日本的九七式机关炮在供弹方面,射速射程方面均不及厄利孔机关炮,但日军装备较多,厄利孔在中国最多不过一百多门,影响力有限。迫击炮掷弹筒方面,说白了,掷弹筒就是“超轻型迫击炮”优点是便于携带,随停随射,缺点是没有瞄准装置,精度不如迫击炮。掷弹筒方面,中国主要是缴获日军的掷弹筒加以仿制(外国人不用掷弹筒这个装备)。迫击炮方面,中国军队的迫击炮来源有四种,一是战场缴获(日本89式迫击炮),二是国外购买,三是国外购买后仿制,四是自己生产(貌似只有东北兵工厂做到了),国外购买的迫击炮主要是法国的布朗德81mm迫击炮(滇军)和德国的GRW50mm迫击炮(中央军),后期通过租界法案获得了美国M1型81mm迫击炮。国内仿制的迫击炮主要是三一式60mm迫击炮(上世纪80年代才退役),性能上优于日本大正十式掷弹筒和八九式迫击炮。国内自产的迫击炮主要是东北兵工厂出产的120mm重型迫击炮。最后说一下,日军没有配备火焰喷射器和火箭筒,反坦克**,中国则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美制火焰喷射器和巴祖卡火箭筒。日军有***步兵炮,性能优异,中国军队也多缴获装备。火炮方面,火炮我这里分成了反坦克炮,山炮,榴弹炮,高射炮4种,反坦克炮方面,德国在抗战前向中国竭力推荐他们的PAK37mm反坦克炮(也就是后来被德军称为“敲门砖”的火炮),中国总共购入500多门,主要列装中央军精锐德械师。虽然37mm火炮在欧洲火力贫弱,但面对日军的薄皮坦克,37mm火炮可以轻松击穿其装甲。中期的苏联援助中获得了苏联45mm反坦克炮,后期通过租界法案获得了美国M3式37mm反坦克炮,列装美械师。日军的反坦克炮与(九四式37mm反坦克炮)中国实力相当,都是37mm。但中国却有一种火炮实力优于37mm反坦克炮,它就是奥地利百禄47mm反坦克炮(也可以成为步兵炮),重量轻于PAK37反坦克炮,威力也大于它,只可惜数量没有PAK37多,中国军队当时仅有100门。山炮方面,中国军队当时列装最多的火炮是瑞典博福斯M1930式75mm山炮(中央军),其次是晋造17式75mm山炮(晋绥军,仿造日本41式山炮,将射程提高至7km),辽十四式75mm山炮(东北军),法国M1897式75mm山炮(赫赫有名的“意大利炮”),法国施耐德1928式轻山炮(约52门),法国施耐德M1919式75mm山炮(40门)以及滇军少量的施耐德M1906式65mm山炮(滇军装备)。与之相对应的日本九四式山炮性能远远不及博福斯与施耐德山炮,一体现在射速上,博福斯M1930式和法国M1897式山炮极限射速达到了恐怖的每分钟30发(两秒一发的逆天射速)是九四式(10发/分)远远不及的,二是射程上,九四式山炮射程为8.3km而施耐德M1897式为8.7km,博福斯M1930更是达到的9.1km。所以质量上中国山炮优于日本,但数量少也是个硬伤。后期通过苏援和租借法案获得了苏联76mm山炮和美国M1式75mm山炮。榴弹炮方面,抗战前中国向德国购买了48门sFH18式150mm重型榴弹炮,这批火炮在淞沪会战时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虽然德国货不错,但是问题还是有的,关键就在于太重了,中国的公路与桥梁承受不住,行动不便。其次,日军的89式150mm重榴炮射程超过了sFH18式,不过好在日军的89式榴弹炮数量比sFH18还少,不成气候。后期通过租界法案获得了美国的M1式105mm榴弹炮,成为了中国军队后期的主要重火力。此外,滇军手上有2门法国施耐德M1917式105mm榴弹炮,后期美国向中国提供了他们自己仿制的法国施耐德M1918式155mm重型榴弹炮。此外,在抗战前,东北兵工厂生产出了240mm的重炮,不过月产只有2门,九一八事变中也被日军全部缴获。高射炮方面,中国进口的是德国88mm高射炮(好像是固定的要塞防空炮,功能有限)和瑞典博福斯的40mm高射炮,数量也不太多,不过博福斯40mm高射炮性能的确不错,战绩也不错。接下来是坦克及装甲车辆,中国最早的坦克应该是张作霖向法国购买的雷诺FT-17坦克(世界上第一款旋转炮塔的坦克)和意大利的菲亚特3000型坦克,英国NC27型轻型坦克,美国M1917式轻型坦克,这批坦克在九一八事变中也被日军缴获,除了张学良此前送给南京的2辆FT-17坦克。中央军也在战前购买过一批菲亚特3000不过数量未知。除此之外,中国军队由于在长城抗战中被日军装甲车打得抬不起头,所以以徐庭瑶(中国装甲兵之父,国军名将杜聿明,关麟征等的老上司,长城抗战是为17军军长)为代表的军官主张发展中国的装甲部队,南京政府随即开始向西方国家购买坦克装甲车,具体型号有英国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53辆),英国维克斯MKE/F式轻型坦克(20辆),维克斯M1931式两栖坦克(29辆),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94辆),德国1号轻型坦克(17辆),222型装甲车(10辆),德国豪须式(221型)装甲车(约13辆),德国223型装甲车(4辆),法国AMR35坦克(中央军12辆,滇军4辆)。抗战爆发后这些装甲车辆也损失殆尽,昆仑关战役后,中国向波兰购买了45辆仿制的雷诺坦克以加入第五军,苏联也援助了中国88辆T-26轻型坦克和4辆BT-5快速坦克以及一部分装甲车(30多辆),这些装备和那45辆雷诺,16辆AMR35坦克,20多辆德国装甲车以及94辆CV33超轻型坦克共同构成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军。战争后期,通过租界法案,中国获得了美国的M3A1“斯图亚特”轻型坦克,M2A4史都华中型坦克,M3装甲运兵车和M4谢尔曼中型坦克,英国的“环球载具”装甲运兵车。相比之下,日本的九五式坦克和八九式坦克名义上是“中型坦克”实际上连轻型坦克都算不上,无法在500m外击穿这些美制或苏制坦克装甲,而这些外援坦克上的37,45,76mm火炮可以轻松击穿日军坦克装甲(日军坦克装甲薄到中国重**都可以打穿)。所以当后期美援到时,中国在装甲力量上就超越了日本。陆军完结,空军方面,我们分成战斗机与轰炸机两种。首先要先明确抗日战争中制空权归属问题,首先是全面抗战最初,即淞沪会战刚刚爆发之时,由于日军陆航海航(日本当时没有独立的空军)没有做好准备,且中国空军战机,机场多集中与华东地区,所以制空权在中国手中,这一时间,中国空军轰炸机不断轰炸日军阵地与舰船,给日军造成了不小**,随着日军**,制空权开始进入争夺状态,双方互有胜负,中国由于飞机少,依赖进口,处于下风,但制空权也没有完全落入日军手中,随着苏联援助,中国空军恢复了元气,开始逐渐占据上风,直到日军的零式战机出现,壁山空战使中国空军损失惨重,日军彻底获得了制空权,这种现象持续到了1944年飞虎队来华,中国才驾驶着美国飞机再度与日军争雄,1945年,中国空军完全夺取了制空权(比如湘西会战)。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飞机的质量,数量,飞行员素质决定了制空权的归属。在战争开始之前,中国空军号称600架飞机,实际上能起飞作战的只有373架,一码归一码,数量少,质量却不差,中国空军当时的当家主力战斗机是美制霍克-3战斗机(74架),其次是美国P-26“玩具枪”战斗机(10架),霍克-2战斗机(3架),V65C“可塞”侦察机(41架),英国“格斗士”战斗机(40架),意大利菲亚特CR32战斗机(6架,最好的双翼战斗机),布雷达Ba27战斗机(11架),法国第瓦汀510C战斗机(56架)。轰炸机主要是美国A12“雪莱克”攻击机(20架),诺斯罗普2EC轻型轰炸机(45架),B-18“道格拉斯”中型轰炸机(58架),B-10“马丁”重型轰炸机(6架,“轰炸”日本的就是她),德国亨舍尔He-111型重型轰炸机(6架)。同一时期日军的九二式战斗机,九六式战斗机性能不如这些外援货,但胜在了数量众多,日军在开战前拥有2700多架飞机是中国的近8倍。中期苏联援助的伊-15(347架)和伊-16(13架),斯勃3轰炸机进入中国成功抵消了日军九七式战斗机的威胁,与日军不分伯仲,随着苏援的终止与日本零式战机(零式机动性很好,但缺点是防护性极差)的加入,中国空军所有型号战机显得十分落后,制空权丧失,直到后期美援P-38“飞蛇”,P-40“战斧”(飞虎队标配),P-51“野马”(二战最好的战斗机之一)战斗机和B-25中型轰炸机的加入,中国夺回了制空权。海军方面,中国海军在抗战前的总吨位是7.6万吨,日军则是中国的30倍有余,中国海军最大吨位的军舰是“华甲”号水上飞机母舰(8600吨,满载10000吨以上,可搭载7架飞机),最大的火炮战舰是“海圻”号轻巡洋舰(4300吨,清朝老爷舰),最先进的军舰是采购自日本的“宁海”号轻巡洋舰和根据“宁海”号仿制的“平海”号轻巡洋舰(2958吨),此外,中国海军其它比较有实力的军舰是:“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2908吨,中国最早的准航母),“德胜”级水上飞机母舰2艘(932吨,“德胜”,“威胜”),“逸仙”号轻巡洋舰(1500吨),肇和级轻巡洋舰2艘(2600吨,“肇和”,“应瑞”),海容级轻巡洋舰3艘(2900吨,“海容”,“海筹”,“海琛”),以及很有名的“中山”号护卫舰(780吨)。其它军舰多是炮舰,吨位不大,也不出名(比如“咸宁”,“永绥”,“醒狮”,“楚同”等),此外海军还有15艘购自英国,德国,意大利的鱼雷快艇,编成了“岳飞”,“文天祥”,“史可法”,“颜杲卿”四个大队。海军也在江阴海战和虎门海战中全军覆没,直到抗战结束也没恢复,直到战后日本赔偿战舰以及美国英国赠送军舰,中国海军才开始恢复。
东北空军灭亡:张学良为何拱手将260架飞机给日军
导语: 9月18日晚,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也传达了命令:「日军闹事,不准抵抗,如有不听命令滋事的,军法处置。」飞行员获知后,都非常不解地撤离了飞机场。》 张氏父子苦心营建东北空军 》 奉系军阀的东北空军,是张氏父子倾注心血、苦心营建的。1921年秋, 应邀赴日本参观,当他看到日本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装备、高超的训练后,痛下决心一定要建起自己的空军。》 于是,回到奉天后,他就对父亲张作霖说:「此行感想有二:一是气愤,二是发奋。日本当局有意炫耀日军威仪,蔑视我们中国人。不过,他们有些方面,如武器、军纪确实比我们要好,文化也比我们高些。我们东北军在这些方面要赶上去,而且要力争超过他们。」张作霖当然也早就认识到,要巩固东北非建立强大的空军不可。》 其实,早在1920年7月,张作霖就在奉天东塔农业试验场旷地修建了飞机场,还设立了东三省航空处。里面有4架大威梅双翼三百六十马力旅客运输机,4架小威海单翼三百六十马力侦查教练机,当时,这8架飞机就是他们的整个家当,这还是直皖战争后,皖系战败,张作霖从段祺瑞那里缴获来的。》》 1923年9月, 任东三省航空处总办。他一上任,就把东北航空处整编为五个大队:飞虎队、飞鹏队、飞鹰队、飞豹队, 兼任「飞鹏」队队长,为了把这个航空处办得更好,张学良不仅从日本、俄国高薪聘请外国教官,他还把一批优秀的青年送到国外深造。》 随后,张学良创办的奉天航空学校也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而这些都不断充实东北航空的技术力量。1925年,经过严格的训练,第一批60多名航空学员从航空学校毕业。在毕业典礼上,张学良高兴地说:「学良固一学生也,故见学生则喜,见学生能毕业则尤喜。」》 当时,东北航空处已拥有五十多架飞机,仅飞行员就近百人。此后,张学良又扩充了航空军,他不仅组建了水上飞机队,还先后从义大利、德国、英国、日本等国购进侦察机9架、水上飞机8架、轰炸机9架、战斗机5架、教练机8架,基本上搭起了东北空军的架子。》》 张学良培养的空军让其他军阀尝到了厉害 》 此时,奉系航空无论在技术、机械设备、具有专门技术的航空人员等等方面都颇具规模,而这在当时在中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奉系军阀的东北空军在张学良的领导和努力下,终于有了回报。》 据石友三的参谋长唐帮值回忆:「当时东北军飞机亦参加战斗,不断低空飞行,对我军进行轰炸。我军有一个迫击炮连,被飞机炸毁,人员骡马伤亡殆尽。」在当时军阀混战的大背景下,张学良培养的空军让其他军阀尝到了厉害。》 面对这种局势,其他军阀也不示弱,他们采取各种方式对张学良重点培养的飞行员拉拢利用,这让张学良很是烦恼。因为这些都是1925年由张学良费尽心血选拔、出巨资重点培养的飞行人才,他们远赴法国学习飞行技术,马上就要回国了,而如今,国内各派势力都盯上了这批未来的空军新生力量。》 于是,张学良指示机械处处长徐世英:「把在法学习的全部28名航空学员,全部由准尉提升为中尉……回国后,不用几年,只要尽忠职守,全都可以提升为少校和中校……」》 1927年,张学良派徐世英赴香港亲自迎接这些留法的航空学员。这不仅仅是张学良对他们的重视,同时也减少了这批学员被中途拉走的可能性。》》 一支实力雄厚的空军 》 张学良不仅花巨资培养飞行员,他还自己建造飞机、自己开飞机。在学习飞行上,张学良十分刻苦,专门请来万显章辅导他学习飞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练。没过多久,张学良就能熟练地驾驶飞机在营口和丹东飞来飞去,甚至还能够自己驾驶飞机到南京开会。》 张学良的东北空军的装备大部分是从国外购买和引进的,特别是1929年在中东路事件中,东北空军损失惨重。因此,张学良又从法国进口了大量新式飞机,同时也有一部分是东北军自己仿造的。》》 东北军自己制造的战斗机很有特点,战斗机被称为辽F1式,为双翼型,它吸收了德国和法国战斗机的优点,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机型。此外还有辽FH1式、这种轰炸机可载4枚100千克的航空**,是一种航程比较远的轰炸机。当然,这些高端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奉系军阀的军事地位。》 东北空军经过张学良的整顿和训练,无论是技术、战术、还是装备、配置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在东北空军鼎盛时期,已拥有100多名飞行员、近300架飞机。》 「九一八事变」中不战而溃 》 这些技术过硬的飞行员,能够适应多种作战方式,这在当时全国各军阀中是独一无二的。但这样一支实力雄厚的空军,竟在「九一八事变」中不战而溃……》 1931年9月19日清晨,沈阳东塔飞机场突然遭到日军飞机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狂轰滥炸。这个张学良用来作为高级飞机训练基地的东塔飞机场,却没有一点动静。》 原来在3天前也就是9月15日,面对日军的种种侵略迹象,当时唯一留守在奉天的东北空军长官陈海华给远在北平的张学良打去了请示电话,得到的却是张学良「命令全体空军官兵不得擅自行动」的命令。》 9月18日晚,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也传达了命令:「日军闹事,不准抵抗,如有不听命令滋事的,军法处置。」飞行员获知后,都非常不解地撤离了飞机场。》 尽管那里的飞机武器装备齐全,升空就可以作战,但日军却兵不血刃就占领了机场。日军的占领让东北空军损失惨重:不仅损失飞机100多架,就连刚刚从捷克成套购买的尚未安装的机件也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 随着东三省的沦陷,东北空军260架飞机全部被日军缴获,为此张学良痛心疾首。东北沦陷后,张学良在无奈之下,命令张焕相在北平组织司令部,收容那些东北的空军人员,以原待遇发放俸禄,为以后重整旗鼓做准备。》 1933年,热河失守,张学良赴欧洲考察。在 *** *** 的觊觎下,东北空军被逐步分化。当时任军委会北平分会的委员长何应钦命令东北空军并入中央航空军,而这些曾经梦想打回老家去的飞行员们,有的改任教官,有的改为地勤。》 与此同时,各地的军阀也采取各种方式与南京 *** 争夺这些张学良精心培养的空军人才,没过多久,这些曾经叱吒蓝天的飞行员就已各奔东西。》 就这样,张氏父子苦心经营、曾经辉煌的东北空军还没来得及发挥它的作用,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更多文章:

戴尔inspiron1440二手卖价(戴尔 Inspiron 1440T4500的CPU这款电脑现在二手的卖多少钱)
2024年7月22日 12:50

自由e r8mini3g路由器怎么重置?“天翼宽带 一号通行”卡怎么充值没有手机,是直接插在“自由e U8+电信3G“上网卡里使用的
2024年9月28日 16:00

酷派锋尚max跑分(手机酷派锋尚max微信运动为什么不记步数)
2023年9月11日 02:00

尼康新机z8最新消息(在今年的全画幅新款微单当中哪款相机比较优秀)
2024年2月20日 01:30

飞科剃须刀系列分类(飞科剃须刀fs312和fs367的区别)
2024年1月23日 09:30

ipod5代(ipod nano 5代音质如何跟nano 4代只有多了照相的功能吗)
2023年7月28日 22:30

nokia x71参数(诺基亚新105DS锁屏密码忘了怎么办呀)
2023年5月12日 06:00

小米8青春版支持多少w快充(滴滴代驾用小米八青春版手机怎么样)
2023年7月8日 10:30

小米手机11pro怎么样(小米11 pro到手后的使用体验如何)
2023年9月28日 10:00